测验1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3t-5t3 + 6 (SI),则该质点作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
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
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2、
A、5m
B、2m
C、0
D、-2 m
3、图中p是一圆的竖直直径pc的上端点,一质点从p开始分别沿不同的弦无摩擦下滑时,到达各弦的下端所用的时间相比较是
A、到a用的时间最短
B、到b用的时间最短
C、到c用的时间最短
D、所用时间都一样
4、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5、几个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有共同的底边,顶点也在同一竖直面上.若使一物体(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端由静止滑到下端的时间最短,则斜面的倾角应选
A、60°
B、45°
C、30°
D、15°
6、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A、匀加速运动
B、匀减速运动
C、变加速运动
D、变减速运动
7、一物体从某一确定高度以
A、
B、
C、
D、
8、一个质点在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切向加速度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切向加速度不变,法向加速度改变
C、切向加速度不变,法向加速度也不变
D、切向加速度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9、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A、
B、
C、
D、
10、一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大小为 200 km/h, 风速为56 km/h,方向从西向东.地面雷达站测得飞机速度大小为 192 km/h,方向是
A、南偏西16.3°
B、北偏东16.3
C、向正南或向正北
D、西偏北16.3°
第2章 质点动力学
第2章 质点动力学
1、一光滑的内表面半径为10 cm的半球形碗,以匀角速度绕其对称OC旋转.已知放在碗内表面上的一个小球P相对于碗静止,其位置高于碗底4 cm,则由此可推知碗旋转的角速度约为
A、10 rad/s
B、13 rad/s
C、17 rad/s
D、18 rad/s
2、质量为m的物体自空中落下,它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个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的作用,比例系数为k,k为正值常量.该下落物体的收尾速度(即最后物体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将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假设物体沿着竖直面上圆弧形轨道下滑,轨道是光滑的,在从A至C的下滑过程中,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它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B、它的速率均匀增加
C、它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D、轨道支持力的大小不断增加
4、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则卫星的
A、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B、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C、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D、对地心的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5、如图所示,木块m沿固定的光滑斜面下滑,当下降h高度时,重力作功的 瞬时功率是:
A、
B、
C、
D、
6、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体,位于质量可以忽略的直立弹簧正上方高度为h处,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不考虑空气阻力,则物体下降过程中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
A、
B、
C、
D、
7、两辆小车A、B,可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第一次实验,B静止,A以0.5 m/s的速率向右与B碰撞,其结果A以 0.1 m/s的速率弹回,B以0.3 m/s的速率向右运动;第二次实验,B仍静止,A装上1 kg的物体后仍以 0.5 m/s1的速率与B碰撞,结果A静止,B以0.5 m/s的速率向右运动,如图.则A和B的质量分别为
A、mA=2 kg , mB=1 kg
B、mA=1 kg, mB=2 kg
C、mA=3 kg, mB=4 kg
D、mA=4 kg, mB=3 kg
8、如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着一辆小车,车上左端放着一只箱子,今用同样的水平恒力拉箱子,使它由小车的左端达到右端,一次小车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次小车没有固定.试以水平地面为参照系,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相等
B、在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对箱子做的功相等
C、在两种情况下,箱子获得的动能相等
D、在两种情况下,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相等
9、一质量为60 kg的人起初站在一条质量为300 kg,且正以2 m/s的速率向湖岸驶近的小木船上,湖水是静止的,其阻力不计.现在人相对于船以一水平速率v沿船的前进方向向河岸跳去,该人起跳后,船速减为原来的一半,v应为
A、2 m/s
B、3 m/s
C、5 m/s
D、6 m/s
10、在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受外力作用而发生非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系统的
A、动能和动量都守恒
B、动能和动量都不守恒
C、动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D、动能守恒,动量不守恒
第3章 刚体动力学
刚体动力学
1、关于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取决于刚体的质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轴的位置无关
B、取决于刚体的质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与轴的位置无关
C、取决于刚体的质量、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轴的位置
D、只取决于转轴的位置,与刚体的质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无关
2、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绕着轻绳的定滑轮.A滑轮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B滑轮受拉力F,而且F=Mg.设A、B两滑轮的角加速度分别为bA和bB,不计滑轮轴的摩擦,则有
A、bA=bB
B、bA>bB
C、bA<bB
D、开始时bA=bB,以后bA<bB
3、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具有光滑固定转轴的刚体上,如果这几个力的矢量和为零,则此刚体
A、必然不会转动
B、转速必然不变
C、转速必然改变
D、转速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
4、一圆盘绕过盘心且与盘面垂直的光滑固定轴O以角速度w按图示方向转动.若如图所示的情况那样,将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条直线的力F沿盘面同时作用到圆盘上,则圆盘的角速度w
A、必然增大
B、必然减少
C、不会改变
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5、均匀细棒OA可绕通过其一端O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B、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C、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D、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6、刚体角动量守恒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
A、刚体不受外力矩的作用
B、刚体所受合外力矩为零
C、刚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合外力矩均为零
D、刚体的转动惯量和角速度均保持不
7、如图所示,一匀质细杆可绕通过上端与杆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O旋转,初始状态为静止悬挂.现有一个小球自左方水平打击细杆.设小球与细杆之间为非弹性碰撞,则在碰撞过程中对细杆与小球这一系统
A、只有机械能守恒
B、只有动量守恒
C、只有对转轴O的角动量守恒
D、机械能、动量和角动量均守恒
8、一个物体正在绕固定光滑轴自由转动
A、它受热膨胀或遇冷收缩时,角速度不变
B、它受热时角速度变大,遇冷时角速度变小
C、它受热或遇冷时,角速度均变大
D、它受热时角速度变小,遇冷时角速度变大
9、一水平圆盘可绕通过其中心的固定竖直轴转动,盘上站着一个人.把人和圆盘取作系统,当此人在盘上随意走动时,若忽略轴的摩擦,此系统
A、动量守恒
B、机械能守恒
C、对转轴的角动量守恒
D、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守恒
10、一圆盘正绕垂直于盘面的水平光滑固定轴O转动,如图射来两个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并且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的瞬间,圆盘的角速度w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能确定
第4章 振动学基础
振动学基础
1、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B、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2、一质点沿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A、1/8s
B、1/4s
C、1/2s
D、1/3s
3、一质点在x轴上作简谐振动,振辐A=4cm,周期T=2s,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若t=0时刻质点第一次通过x=-2cm处,且向x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2cm处的时刻为
A、1s
B、2/3s
C、4/3s
D、2s
4、一个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幅为A,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A/2,且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为
A、
B、
C、
D、
5、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时,弹性力在半个周期内所作的功为
A、
B、
C、
D、0
6、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A、
B、
C、
D、
7、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
A、(1),(4)是对的
B、(2),(4)是对的
C、(1),(5)是对的
D、(3),(5)是对的
8、一长度为
A、
B、
C、
D、
9、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A、
B、
C、
D、
10、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运动速度与时间的曲线如图所示.若质点的振动规律用余弦函数描述.则其初位相应为
A、
B、
C、
D、
第5章 波动学基础
波动学基础
1、机械波的表达式为y = 0.03cos6p(t + 0.01x ) (SI) ,则
A、其振幅为3 m
B、其周期为1/3s
C、其波速为10 m/s
D、波沿x轴正向传播
2、图为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若波的表达式以余弦函数表示,则O点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为
A、0
B、
C、
D、
3、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A、波速为C
B、周期为1/B
C、波长为 2p /C
D、角频率为2p /B
4、某时刻驻波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a、b两点振动的相位差是
A、0
B、
C、
D、
5、S1和S2是波长均为l 的两个相干波的波源,相距3l /4,S1的相位比S2超前
A、4I0,4I0
B、0,0
C、0,4I0
D、4I0,0
6、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最大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
A、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
B、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C、它从相邻的一段媒质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加
D、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媒质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7、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1 / I2 = 4,则两列波的振幅之比是
A、A1 / A2 = 16
B、A1 / A2 = 4
C、A1 / A2 = 2
D、A1 / A2 = 1 /4
8、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A、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9、一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原点O的振动方程为
A、
B、
C、
D、
10、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t =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A、
B、
C、
D、
第6章 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
1、下列几种说法: (1)所有惯性系对物理基本规律都是等价的; (2)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A、只有(1)、(2)是正确的
B、只有(1)、(3)是正确的
C、只有(2)、(3)是正确的
D、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2、一火箭的固有长度为L,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A、
B、
C、
D、
3、宇宙飞船相对于地面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飞行,某一时刻飞船头部的宇航员向飞船尾部发出一个光讯号,经过
A、
B、
C、
D、
4、有一直尺固定在
A、
B、
C、
D、
5、
A、
B、
C、
D、
6、关于同时性有人提出以下一些结论,其中哪个是正确的?
A、在一惯性系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不同时发生;
B、在一惯性系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同时发生;
C、在一惯性系同一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同时发生;
D、在一惯性系不同地点不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不同时发生;
7、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2)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的; (3)在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它一切惯性系中也是同时发生的; (4)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作匀速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时钟比与他静止的相同的时钟走得慢些。
A、(1),(3),(4);
B、(1),(2),(4);
C、(1),(2),(3);
D、(2),(3),(4)。
8、
A、
B、
C、
D、
9、宇宙飞船相对地球以0.8c(c表示真空中光速)的速度飞行.一光脉冲从船尾传到船头,飞船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为90m,地球上的观察者测得光脉冲从船尾发出和到达船头两个事件的空间间隔为
A、90m
B、54m
C、270m
D、150m
10、在参照系S中,有两个静止质量都是
A、
B、
C、
D、
第7章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1、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厚度为e,且
A、
B、
C、
D、
2、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厚度为e,且
A、
B、
C、
D、
3、如图所示,用波长为
A、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B、间隔变小,向上移动
C、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D、间隔不变,向上移动
4、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
A、
B、
C、
D、
5、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
A、振动振幅之和
B、光强之和
C、振动振幅平方之和
D、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6、某元素的特征光谱中含有波长分别为
A、
B、
C、
D、
7、如图所示,波长为
A、
B、
C、
D、
8、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
A、
B、
C、
D、
9、一个平凸透镜的顶点和一平板玻璃接触,用单色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k级暗环半径为
A、
B、
C、
D、
10、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M移动0.620mm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A、5391
B、6391
C、4391
D、6291
第8章 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
1、已知在迈克耳逊干涉仪中使用波长为
A、
B、
C、
D、
2、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插入这块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A、
B、
C、
D、
3、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平移一微小距离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恰好移动1848条,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5461Å。由此可知反射镜平移的距离等于多少mm?(给出四位有效数字)
A、0.4559
B、0.5592
C、0.5381
D、0.5046
4、光强均为
A、
B、
C、
D、
5、惠更斯引入什么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
A、相干波
B、波阵面
C、子波
D、衍射
6、菲涅耳用什么思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A、反射波
B、相干波
C、子波
D、子波相干叠加
7、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P点的合振动及光强决定于波阵面上各面积元所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的:
A、衍射
B、干涉
C、偏振
D、反射
8、波长为l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30º,则缝宽的大小为:
A、a=0.5l
B、a=l
C、a=2l
D、a=3l
9、波长为l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若第一级明纹对应的衍射角为30°,则缝宽a等于:
A、a=l
B、a=2l
C、a=3/2l
D、a=3l
10、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l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等于:
A、l
B、1.5l
C、2l
D、3l
第9章 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
A、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无干涉条纹。
2、光强为Io的一束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此两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a=30°,若不考虑偏振片的反射和吸收,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A、
B、
C、
D、
3、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现垂直通过一偏振片,旋转偏振片侧得透射光强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则入射光中自然光I。与线偏振光I之比为:
A、1/2
B、1/5
C、1/3
D、2/3
4、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180°时,透射光强度发生的变化为:
A、光强单调增加
B、光强单调减小
C、光强先增加,后又减小至零
D、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
5、使一光强为Io的平面偏振光先后通过两个偏振片P1和P2。P1和P2的偏振化方向与入射光光矢量振动方向的夹角分别是α和90°,则通过这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是:
A、
B、
C、
D、
6、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不知其折射率的某一透明介质表面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则知:
A、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为30°。
B、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为30°。
C、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D、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7、一束平行的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由空气入射到平板玻璃表面上,反射光为完全偏振光,则知:
A、折射光的折射角为30°,玻璃的折射率为1.73。
B、折射光的折射角为60°,玻璃的折射率为1.73。
C、折射光的折射角为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0。
D、折射光的折射角为60°,玻璃的折射率为1.50。
8、某种透明媒质对于空气的全反射的临界角等于45°,则光从空气射向此媒质时的布儒斯特角是:
A、35.3°
B、40.9°
C、45°
D、54.7°
9、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如图),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o,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
A、是自然光
B、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是部分偏振光
10、ABCD为一块方解石的一个主截面,AB为垂直于纸面的晶体平面与纸面的交线。光轴方向在纸面内且与AB成一锐角θ,如图所示。一束平行的单色自然光垂直于AB端面入射,在方解石内折射光分解为o光和e光,则o光和e光的:
A、传播方向相同,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
B、传播方向相同,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不互相垂直
C、传播方向不同,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
D、传播方向不同,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不互相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