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单元测验
1、文克勒地基模型是属于( )。
A、线弹性地基模型
B、半塑性地基模型
C、半无限地基模型
D、非线性弹性模型
2、计算地基范围以外地基的沉降,下属何种模型是不合适的( )。
A、文克勒地基模型
B、弹性半空间模型
C、分层地基模型
D、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
3、文克勒地基模型是将地基看作由无数小土柱组成,并假定各土柱之间( )着摩擦力,土柱之间( )剪力。
A、存在、可传递
B、存在、不可传递
C、不存在、可传递
D、不存在、不可传递
4、目前工程上选用的地基模型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但无论哪种模型都要满足( )。
A、静力平衡条件
B、强度条件
C、变形协调条件
D、极限平衡条件
第1章 作业
1、如图所示,某地基表面作用p=100kPa的矩形均布荷载,基础的宽b=2m,长l=4m,试写出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的柔度矩阵。矩阵荷载面积等分为4个网格单元,变形模量E0=5.0MPa,泊松比v=0.3。
2、某住宅基底总压力为85kPa,埋深1.5m,基底持力层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其天然重度18.0kN/m3,在基础埋深1.5m处采用面积0.5m2的圆形荷载板进行现场荷载试验,沉降观测数据见表1,试确定给该持力层地基的基床系数kp。 表1 荷载板试验结果 p(kPa) 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s(mm) 0 3.64 5.18 7.63 12.30 17.22 26.77 34.53 46.35
第2章 浅基础地基计算
第2章 单元测验
1、下列基础形式中,抗弯刚度最大的基础形式是:( )
A、柱下条形基础
B、十字交叉基础
C、箱形基础
D、筏板基础
2、在下列地基基础设计条件中,对确定浅基础的埋置深度无关的是:( )
A、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B、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C、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
D、地基承载能力与地下水条件
3、在冻土地基中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时,基底允许残留的冻土厚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强冻胀土、冻胀土、弱冻胀土
B、冻胀土、强冻胀土、弱冻胀土
C、弱冻胀土、冻胀土、强冻胀土
D、允许残留的冻土厚度与冻胀性无关
4、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
A、基底压力为均布或偏心距e
B、基底压力为均布或偏心距e
C、基底压力为线性分布
D、对所有土层其计算宽度b的取值范围限于3m
5、基础宽度2.0m,埋深1.5m,持力层土的粘聚力标准值ck=10kPa,根据持力层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求得的承载力系数分别为Mb=0.43,Md=2.72,Mc=5.31。地下水位埋深1.0m,浅层地基天然重度分布情况为:0~1.0m,
A、139.0 kPa
B、126.0 kPa
C、120.5 kPa
D、117.0 kPa
6、某柱下筏板基础位于半地下室以下,室内地面标高为6.100m室外地面标高为5.700m,基底标高为3.200m,筏板基础高度为0.5m,则用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的基础埋置深度为:( )
A、5.7 m
B、2.5 m
C、2.0 m
D、0.5 m
7、某条形基础埋深为1.6m,基底以上地基土加权平均重度为13.6kN/m3,基底土的饱和重度为18.0kN/m3。上部结构作用竖向中心荷载240kN/m,由现场载荷试验得到的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00kPa,承载力宽度修正系数为0,深度修正系数为1.0,基础与上覆土加权重度取20kN/m3,则其基底宽度的最小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A、2.2 m
B、2.5 m
C、2.7 m
D、2.9 m
8、在基底压力p相同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础底面积越小,地基的总沉降量越大
B、基础埋深越深,地基的总沉降量越大
C、地基中地下水位越高,地基的总沉降量越大
D、基础施工工期越长,地基的总沉降量越大
9、按照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对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考虑了地基的承载能力要求
B、考虑了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C、考虑了上部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
D、考虑了基础结构的抗弯能力要求
10、下列措施中对减小地基的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作用不大的是:( )
A、加大基础埋深
B、增加上部结构的刚度
C、调整房屋各部分荷载分布
D、增加基础的宽度
11、下列关于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叙述中,正确的描述是:( )
A、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深大于0.5m时,由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方法以及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需进行深度与宽度修正
B、对于淤泥及淤泥质土层,地基承载力与埋深无关
C、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在基础设计中必须进行地基沉降验算
D、基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基承载力将明显减低
12、考虑相邻建筑物影响时,设计时应使建筑物基础之间保留一定的净距,决定这一净距的因素中包括下列哪些因素?( )
A、基础的施工工期
B、建筑物的荷载大小、作用面积
C、建筑物的刚度
D、地基土的压缩性
第2章 作业
1、如图2-1所示地质土性和独立基础尺寸的资料,地下水位在填土和黏土界面处,试用承载力公式计算持力层的承载力。若地下水位稳定由0.7m降至1.7m处(水位上黏土天然重度为17.2kN/m3),承载力有何变化?
2、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地基土情况如图2-3所示。已知条形基础宽度b=1.65m,上部结构荷载Fk=220kN/m,试验算地基承载力。
3、某工业厂房柱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如图2-4)。Fk=2200kN,黏性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4、工业厂房柱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图2-5中列出了荷载位置及有关尺寸,已知图示荷载:Fk =1850kN,Pk =159kN,Mk =112kN·m,Qk =20kN。黏性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试确定矩形基础底面尺寸(假定l:b=5:3)。
第3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3章 单元测验
1、在进行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设计中需验算基础的宽高比,无需验算地基承载力
B、设计中为保证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材料强度设计值,只需增加基础高度即可实现
C、设计中需验算基础的宽高比,同时还应验算地基承载力
D、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无需验算地基的沉降量
2、在进行基础的高度、配筋等结构设计计算时使用的荷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那个选项?
A、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C、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荷载效应的长期组合,并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D、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3、某基础埋深1.5m,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16.0 kN/m3,基底平均压力设计值为160 kPa,则用于基础内力计算的基底平均净反力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个值?
A、160.0 kPa
B、136.0 kPa
C、130.0 kPa
D、106.0 kPa
4、某基础埋深1.2m,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15.0 kN/m3,地面以上结构荷载传至基础底面引起的基底平均压力值为184 kPa,则用于地基沉降计算的基底附加压力值最接近下列哪个值?
A、166.0 kPa
B、184.0 kPa
C、190.0 kPa
D、202.0 kPa
5、毛石混凝土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b=2.0m,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b0=1.0m,基础台阶宽高比1:1.0,此时基础高度H0应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A、H0≥0.45m
B、H0≥0.50m
C、H0≥1.00m
D、H0≥2.00m
第3章 作业
1、某砖墙承重房屋,采用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顶面处砌体宽度b0=490mm,传到设计地面处的荷载标准组合Nk=220 kN/m,基础埋深为1.2m,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120kPa(已深宽修正)。试确定此条形基础的截面尺寸并绘出基础剖面图。
2、某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厚240m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部的轴心荷载基本组合值N=360kN/m,弯矩M=25.0kN.m/m,如下图所示(图中尺寸单位为mm)。条形基础底面宽度b已由地基承载力条件确定为1.8m,试设计此基础的高度并进行底板配筋。
3、某工业厂房柱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基础剖面如下图所示(图中尺寸单位为mm)。已知上部结构荷载的标准组合值Nk=1950kN、基本组合值N=2600kN,基础采用C20混凝土,HRB335级钢筋,试确定此基础的底面尺寸并进行截面验算与配筋。
4、如下图所示承受对称柱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抗弯刚度 EI= 4.3×
第4章 桩基础
第4章 单元测验
1、按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分类,下列桩基中不属于摩擦型桩是:
A、桩端持力层为砂土,桩长10m的人工挖孔桩
B、桩端持力层为粘土,桩长15m的沉管灌注桩
C、桩端持力层为砂土,长细比l/d大于80的桩
D、桩长15m,桩端沉渣很厚的钻孔灌注桩
2、下列各类桩中,最不易产生桩身结构破坏的是:
A、粘土地基中的超长桩
B、桩端土为微风化岩层的桩
C、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的桩
D、软土地基中的钢筋混凝土小方桩
3、对于摩擦型桩,当存在负摩阻力时,桩身轴力的分布情况是:
A、桩顶轴力最大
B、桩端轴力最大
C、桩顶以下某一位置轴力最大
D、桩身轴力最大值位置与荷载有关
4、直径为d的单桩进行竖向静载试验,当桩顶施加荷载Q时,在桩顶部断面及与桩顶相距a的断面处测得的桩身应变分别为
A、
B、
C、
D、
5、某桩位于均质土地基中,桩长15m,截面为0.25m×0.25m,桩侧土极限侧摩阻力为24 kPa,桩端土极限端阻力为1600 kPa,则单桩极限承载力值与下列哪个数值最接近?
A、111 kN
B、230 kN
C、460 kN
D、520 kN
6、对于群桩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群桩效应的影响,群桩承载力一般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B、摩擦桩组成的群桩沉降一般大于群桩中的单桩沉降
C、端承桩组成的群桩基础,群桩效应系数小于1
D、桩间距越小,群桩效应越明显
7、在计算群桩基础的承载力时,下列情况中承台土抗力发挥最充分的是:
A、长细比小于20的人工挖孔嵌岩桩组成的群桩
B、桩间距4~6d(d为桩身直径),桩端土为粘土层的群桩
C、桩间距3~4d,桩端土为粘土层的群桩
D、桩间距4~6d,桩端土为密实粉砂层的群桩
8、在桩基沉降计算的明德林(Mindlin)应力公式法中,对地基土采用了如下何种计算模型?
A、土中应力计算和土层压缩量计算时均采用弹性体模型
B、土中应力计算和土层压缩量计算时均采用非线性模型
C、土中应力计算时采用弹性体模型,土层压缩量计算时采用非线性模型
D、土中应力计算时采用非线性模型,土层压缩量计算时采用弹性体模型
9、下列桩基设计中,在配筋长度方面与其他桩有明显区别的是:
A、竖向承载的混凝土预制桩
B、承受抗拔荷载的混凝土预制桩
C、竖向承载的混凝土钻孔灌注桩
D、在竖向静载试验中作锚桩使用的混凝土钻孔灌注桩
10、下列验算内容中不属于桩基承台设计验算内容的是:
A、抗冲切验算
B、抗剪切验算
C、抗弯承载力验算
D、桩顶受力验算
第4章 作业
1、柱子传到地面的荷载为:F=2500kN,M=560kN.m,Q=50kN。选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打入桩,桩的断面为30cm´30cm,桩长为11.4m,桩端打入黄色粉质黏土内3m。承台底面在地面下1.2m处,如图所示。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资料如表所示。试进行下列计算(不考虑承台效应,即承台效应系数取为0): (1)初步确定桩数及承台平面尺寸; (2)进行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3)计算桩基沉降。
2、有一根悬臂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如图),已知:桩的边长b=40cm,入土深度h=10m,桩的弹性模量(受弯时)E=2´10
第5章 沉井基础
第5章 单元测验
1、沉井作为整体深基础进行设计计算时,按水平受荷桩的桩土柔度系数ah评判,其满足以下何种条件:
A、ah ≤4.0
B、ah > 4.0
C、ah ≤2.5
D、ah > 2.5
2、对基底嵌入基岩内沉井进行计算时,将基础旋转中心选定在基底中心处,其原因是:
A、沉井在地表处不产生水平位移
B、沉井在中部不产生弯矩
C、沉井在基底处不产生水平位移
D、沉井在基底处不产生水平阻力
3、旱地沉井的施工过程中不包含以下内容:
A、场地地基加固
B、制作第一节沉井
C、挖土下沉
D、接高下沉
4、以下关于沉降施工控制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沉井下沉过程中出现倾斜时,应加快挖土速度使其复位
B、为保证沉井施工时能在自重作用下顺利下沉,应将其下沉稳定系数控制在1.05以上
C、沉井在软弱土层中接高时有突沉可能,应将其下沉稳定系数控制在1.0以上
D、沉井封底并抽出井内积水后,沉井有上浮可能,设计时应验算沉井的抗浮稳定性
5、计算沉井刃脚向内挠曲,配置外侧竖向钢筋时,以下作用(荷载)中无需考虑的是:
A、井壁自重
B、刃脚下土反力
C、刃脚外侧水压力
D、刃脚外侧土压力
第5章 作业
1、某桥墩矩形沉井基础如图示(尺寸单位 m)。已知:作用在基底中心的荷载N=21000kN,H=150kN,M=2400kN-m,H、M均由活载产生。沉井平面尺寸:a=10m,b=5m。沉井入土深度h=12m。试问: (1)若已知基底粘土层的容许承载力[fh]=450kPa,试按浅基础及深基础两种方法分别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 (2)如果已知沉井侧面粉质粘土的粘聚力c=15kPa,j=20°,g=18kN/m3,地下水位高出地面,试验算地基的横向抗力是否满足。
第6章 基坑支护结构
第6章 单元测验
1、在土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开挖基坑,若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基坑周边不允许出现较大沉降时,为做到既经济又可靠,宜采用以下何种支护结构?
A、排桩+水泥土帷幕
B、水泥土挡墙
C、地下连续墙
D、钢板桩
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均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此设计状态计算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A、土体稳定性计算
B、支护结构的截面承载力计算
C、支撑结构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D、临近建筑的沉降计算
3、在进行重力式围护结构设计时,下列各因素中通常可不予考虑的是:
A、基坑开挖深度
B、坑壁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C、工程桩的长度
D、施工场地条件
4、计算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和水压力时,有“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两种方法,设计中选用计算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土的重度
B、土的塑性指数
C、土的渗透系数
D、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5、以下影响因素中,对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大小和分布规律影响最小的是:
A、围护墙结构强度
B、围护墙后土体的抗剪强度
C、支护结构的刚度
D、墙后地下水位高度
6、在以下基坑开挖方式中,对支护结构受力和位移影响最小的开挖方式是:
A、从边缘向中央对称进行
B、分层且从中间向边缘对称进行
C、分层且从边缘向中间对称进行
D、从中间向边缘对称进行
7、某均质土基坑采用水泥土墙围护结构,墙体宽度3.2m,开挖深度6m,插入深度6m,墙体自重780 kN/m。坑内、外土压力均为三角形分布,墙底处主动土压力强度115kPa,被动土压力强度205kPa,墙底土黏聚力12kPa,内摩擦角18度,则围护墙底抗滑移稳定安全系数及其设计验算评定结果为:
A、
B、
C、
D、满足设计要求
E、不满足设计要求
第6章 作业
1、按水土合算计算如图所示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和抗滑移稳定性安全系数。取水泥土重度为18.0
2、计算如图所示的钻孔灌注桩及深层搅拌桩加支撑支护结构的坑底抗隆起及抗渗安全系数。已知坑底土的相对密度ds=2.72,孔隙比e=1.11;防渗帷幕墙体宽度为B=1.2m。
第7章 地基处理
第7章 地基处理
1、采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可依据以下哪项指标确定?
A、垫层土的承载力
B、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力
C、下卧土层的承载力
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
2、在加载预压法中,布置砂井的作用是:
A、加固地基土
B、降低地下水位
C、形成横向排水体
D、形成竖向排水体
3、下述地基处理方法中,哪种属于排水固结法?
A、高压喷射注浆法
B、真空预压法
C、挤密碎石桩法
D、水泥搅拌桩法
4、在水泥搅拌法中,形成水泥加固土体,其中水泥的作用是:
A、主固化剂
B、拌和剂
C、添加剂
D、溶剂
5、水泥搅拌桩的平面布置采用等边三角形排列,桩体直径0.5m,间距1.2m,则复合地基桩土面积置换率为
A、0.136
B、0.157
C、0.174
D、0.417
6、挤密砂桩处理地基,巳知砂桩直径0.45m,间距1.5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土的压缩模量为4MPa,砂桩的压缩模量为10 MPa,则复合地基压缩模量为
A、4.0
B、4.5
C、7.0
D、10.0